写下通稿,就能躲避声讨吗?
颠倒黑白,键盘不是武器,互联网更不是擂台。
本文灵感来源于gnefgnohaij。
一场吃瓜盛宴的开场,总是始于挂人者的率先出击。瓜条的排版,图片的先后顺序和位置,乃至文字的情绪递进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事件的严重性,预示了事情的传播程度。而这看似「精心」的编排,自然免不了质疑的产生。
「这么会写,一定深谙心理学,皮下一定很阴暗吧。」
「谁主张谁举证,我看你拿出手的东西也不多啊。」
「看,对面回应了Ta提出的每个点,还在这里讲什么呢。」
质疑声此起彼伏,困在网线背后的心情,早已被无数双冷漠的眼睛围观。难过是必然的,手臂一次次划破,试图用短暂的疼痛替代冰冷的现实作为镇静剂。
诶?
什么玩意?
停一下!
这 分 明 就 是 在 卖 惨 啊!
没错!绒绒洛!这不就是标题所述的「不完美受害者」吗?
我承认是,我更承认前半段的文字在描绘我自己。在面对网络暴力的复杂情境时,所有想要扮演「完美受害者」的人,终究不过是在一场言语的追逐中,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其中。
挂人,其实相当于用「以前积攒下来的信任与形象」去和另一个人的「地位」对碰,在找寻黑料的过程中,总有人乐此不疲。
那么,所写的内容就能被简单归类为「手段」或者「公关稿」吗?
无奈,我不认为如此。
如果在「有能力澄清事实」的前提下发声,用加害者「曾经的言论」作为回应,那是正当的反击。
而明知自己手上沾满污浊,仍想做「完美受害者」的加害者才是我认为应该深恶痛绝的。
喜欢 看到 对方孤立无援。
喜欢 看着 对方的心理防线被自己击溃。
和加害者对话是错误的决定,当你放置天秤的时候,一个释怀的笑容便会出现...
你又怎么区分善恶呢^^